×
资源与产业

将海洋科考等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青岛刻画出向

历经多年发展,国际海底矿产资源正由勘探阶段向开发阶段过渡,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30年将实现深海矿产资源的商业化开采。将科考优势、海洋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青岛也在加快布局。

建设国家深海“三大平台”,意味着进一步促进深海业务活动与深海资源保存利用融合发展。《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支持青岛“建设国家深海基因库,打造全球最大的海洋综合性样本、资源和数据中心”。青岛今年印发的《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文件,也多次突出强调,推动自然资源部、山东省、青岛市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加快形成深海生物资源采探、保藏分析、基因提取和数据服务的全链条技术保障能力。

深海中心是继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是中国自然资源部在深海活动与能力建设方面的业务中心。今年3月,深海中心在青岛组织召开2022年工作会,明确推动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和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建设,打造集深海标本样品、数据资料与深海业务活动要素深度融合的国家级平台。

推动深海资源保存利用,参与国际海底事务规则制定

联合中心第一期培训班主要内容侧重于“区域”内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估、深海生态系统特征与环境管理以及“区域”勘探活动数据的全球存储。届时,青岛将遴选相关教师和专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深海科学、技术、政策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开展深海环境与深海生态、深海采矿与深海技术等国际海底热点领域的合作研究,促进在国际海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深海海底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是地球上尚未被人类充分认识和利用的潜在战略资源基地。国际海底,又称为“区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联合国公约》规定,“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并专门设立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进行管理。

同时,借此平台及参加国家海底管理局其他相关活动,深海中心今年还将积极开展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开发规章草案、国家管辖海域外生物多样性(BBNJ)国际协定等深海治理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和方案支撑,参与国际海底事务规则制定和国际深海治理体系构建。

“八五”时期以来,在青岛“大洋一号”等作为主力科考船、“蛟龙”号等作为主要载人深潜装备的助力下,我国相继获得西南印度洋1万平方千米多金属硫化物勘探矿区、西太平洋3千平方千米富钴结壳勘探矿区、东太平洋约7.3万平方千米多金属结核勘探矿区、西太平洋7.4万平方千米多金属结核勘探矿区。截至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在国际海底区域拥有矿区数量最多、矿种最全的国家。

当前,青岛除加快深海资源勘探外,还正加快推动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和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等国家深海“三大平台”建设,同时利用联合中心,促进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海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今年印发的《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指出,青岛将稳步发展深远海未来产业,支持筹建深海资源开发平台,积极申请国际海底矿区。探索在青组建国家深海资源开发集团,着力提升深海油气、海底矿产、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深蓝渔业等领域技术储备和装备保障能力,推动我国深远海技术由跟跑向并跑和局部领跑转变。

青岛:向海底要“资源”的发展“链”

谋划布局深远海未来产业,积极申请国际海底矿区

近年来,深海中心“深海一号”科考船经多次海试并最终入列,成为大洋科考、海底资源勘探的又一代表。2021年,深海中心利用“深海一号”科考船,完成了中国大洋60、66、68航次等航次任务,提高了我国海底资源勘探能力,为区域资源选择、开发奠定了基础。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西方各国纷纷投资深海资源开发利用,抢占具有商业远景的深海矿区。相较国外,我国深海活动开展稍晚,但作为后起之秀,发展迅速。其中,青岛长期以来的海洋科考工作,对我国国际海底矿区申请工作十分关键。

将海洋科考等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深海业务活动与深海资源保存利用融合发展,将深海技术交流分享作为海洋命运共同体与蓝色伙伴关系建设的推动力

上一篇:蓝晓科技与盛新锂能达成战略合作,深耕锂资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