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与产业

产业、资源、金融多管齐下 制造业大市晋升创新

据统计,2021年佛山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7100家,遴选标杆高企130家。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15家、众创空间86家,在孵企业3200多家。

◎本报记者 叶 青 通讯员 张建杰

广东佛山市正式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再添一张“国字号”名片! 近日,佛山市通过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的评估,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作为重要的工业大市、制造业大市、民营经济大市,佛山市紧抓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机遇,把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构建了一条“产业创新、资源聚集、金融添翼”的特色创新路径,产业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回答了制造业如何守正创新的问题。

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期间,佛山市科技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再创新高,达到10.12%,推动三龙湾科技城等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同时,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超过70%,工业技改投资规模保持全省第一,并打造了产值超万亿元的装备制造、泛家居产业集群。

“揭榜挂帅”解决产业共性需求

新春伊始,佛山的科技创新工作喜讯连连。由北京大学王凡教授领衔的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正式发布了中国首个核医学肿瘤显像诊断1类新药99mTc-3PRGD2临床Ⅲ期试验结果,这是国际上第一个用于SPECT显像诊断的广谱肿瘤显像剂。广东希荻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这是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首家上市企业。

科创力量正在为佛山这座创新型城市注入新动力。作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如何冲破制造业发展的“天花板”,全面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呢?

科技先行,体制创新,佛山给出了答案。“像佛山的家电、陶瓷等优势产业水平,虽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仍有一些行业的关键技术有待攻关,以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佛山市科技局副局长梁达明说。

因此,早在2020年初,佛山市委托清华大学围绕重点产业集群核心关键技术等开展专题调研,并根据相关研究成果编制了《佛山市培育发展“2+2+4”产业集群“揭榜挂帅”关键技术目录(2021—2023年)》,该目录涉及8大应用领域69个技术方向。

以2021年为例,佛山面向全市征集关键核心技术需求80多项,并从中筛选出9项企业需求公开发榜,最终择优立项6个项目,初步形成了“揭榜挂帅”攻关组织机制的佛山探索。

通过体制创新解决产业发展痛点,在有效激发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的同时,氢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在佛山茁壮成长。

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是佛山另一大创新做法。针对民营经济发达的特点,佛山持续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佛山率先在全省推出加计扣除研发项目前置技术鉴定服务、高企研发费补助等一系列举措,“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一体化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培育发展出一批高成长创新型企业。

据统计,2021年佛山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7100家,遴选标杆高企130家。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15家、众创空间86家,在孵企业3200多家。

打造资源集聚强磁场

回望2021年,佛山科技工作硕果累累。季华实验室在首批广东省实验室考核评估中获优秀等次,成功研发“佛山一号”卫星并顺利升空,集聚科研人才1500多人。仙湖实验室瞄准窑炉零碳燃烧颠覆性关键技术,成立全国第一家先进零碳燃烧技术研发中心,为我国陶瓷工业乃至整个建材行业实现“双碳”达标探索新路。

以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为代表的科创要素正在佛山蓬勃发展。这也意味着佛山以产学研融合为突破口,发挥创新资源集聚效应,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2021年,佛山的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地级市第四。

“国家级科研平台缺乏、高水平科研院校缺少、高层次人才不足等,是佛山创新发展的短板,导致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薄弱,不利于掌握产业发展制高点和主动权。”梁达明告诉记者,如何借力科技力量助力佛山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这是佛山面临的最大难题。

近几年,佛山花大力气建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意在以此引进和集聚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布局建设战略科技力量,打造资源集聚强磁场,助力优势产业转型以及培育新兴产业。

具体而言,佛山一方面提出加快打造佛山高新区、三龙湾科技城两大创新平台。2021年,佛山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91%,三龙湾科技城纳入广东省重点平台。另一方面以产业需求为牵引,与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共性技术研究和成果转移转化。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佛山病原微生物研究院等相继落地。

上一篇:攀钢钒钛涨6.25%,基金鹏华中证A股资源产业指数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