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产业提档升级,雄安新区将建农业高新
雄安新区近日印发了《河北雄安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雄安新区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吸纳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加快农业产业升级,打造具有国际以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为方向的有影响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智慧农业创新示范区、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业国际合作交流中心。
白洋淀全部水田、荷花田全部收回
雄安新区现有耕地面积90.76万亩,其中分为水田、旱地和水田三种类型。传统农作物有玉米、小麦、甘薯两大类,水浇地约占91.52%。 《规划》明确提出,综合考虑雄安新区区位、交通、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农业产业基础等因素,统筹区域资源、区域功能和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新区建设。调整整个农业产业结构,构建“带联动、三区协同”的空间布局。
宜新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以起步区为核心,聚焦依托国家和全球顶尖农业科技人才和资源,引进一批国内外科研院所、大学和科技型企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农业高地。科技产业集群和智慧农业创新区示范区。两条带,即锦雄高速农产品物流集散带沿线和白洋淀流域绿色生态发展带沿线。三区,即统筹雄安、容城、安新三县农业产业基地,协同推进雄安新区整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规划,容城县将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建立开放的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平台。推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管理等全过程数字化应用,建设智慧农业示范中心。安新县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发展粮食、果蔬等农产品,重点建设一批绿色高产食品基地,促进农业产业绿色发展。开展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推动白洋淀规划水域3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田、藕田和旱田全部退耕。
2025年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成果
《规划》提出加快推进以资源为基础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调整新区优势和农业产业基础。优化农业供给结构、生产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经营结构,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雄安新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调整优化供给结构。促进种植业整体协调发展,构建产业特色鲜明、业态融合、产品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要开展关键技术模式研究,实施“科技藏粮”战略,全力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
到2025年,雄安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形成生产力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融合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业态丰富,产品竞争力强。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关于时间表,《规划》还明确,2021年是产业结构实施的启动期,2022-2024年是重点推进期,2025年是全面提升期。
专家解读
景雄可尝试联合建立农业综合试验站
< strong> 北京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杨俊刚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近年来,北京在农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雄安新区也要在农业现代化领域有所作为。北京与雄安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北京与雄安、保定的人员往来。北京农业人才优势明显。拥有多家国家和北京市农业科研机构和大型农业龙头企业。这些资源对当地非常重要。从近年来京冀农业合作的经验来看,技术合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人员的良好合作。通过人员交流,找出当地的技术需求和薄弱环节,建立基于传播技术理念的高度信任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培训,提高员工和种植者的科学意识和技术水平,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其次,北京的农业技术和应用经验国内领先,北京农林科学院在改善土壤质量、高效精准用水、设施农业简化绿色生产、现代高效品种、规模化智慧农场技术。积累深厚、水平高,掌握当地具体情况后,进行技术示范验证,将有助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
第三,双方可尝试共同建立农业综合实验站,汇聚各方科研力量,形成先进技术示范与合作平台。测试站法是支持行业发展的持续工作的良好形式。雄安、保定、北京等各方共同搭建合作平台,在人才、技术、经济等多方面进行投入,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将不断引进创新技术和人才,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生态农业模式。
上一篇:助推康养产业新发展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与国欣颐
下一篇:没有了